【祖國頌】
“稻田養螺”讓空心村不空心 助推柳州市柳南區鄉村振興
在柳州市柳南區,當地在螺螄粉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螺螄養殖、竹筍種植等,補齊、打通螺螄粉產業鏈,讓“空心村”不再“空心”。
在柳州市柳南區太陽村鎮四合村拉下屯,村民覃巧春的水田里禾苗翠綠。禾苗底部的水里,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石螺。覃巧春告訴記者,八九月份種下這批禾苗之前,田里剛收獲了一批螺螄,到冬天過年前,還能再收獲一次。
村民覃巧春:“現在要投充足的餌料給那個螺螄肥一點,冬天的時候好賣,那些螺仔長得快一點。然后就是灑些有機肥,給這個秧苗,谷子長得好一點,產量高一點?!?/p>
在四合村,覃巧春是第一個養螺螄的人。過去,這里曾經是貧困村,也是“空心村”。很長一段時間,村里都沒有成規模的集體產業,這也是四合村黨支部書記覃麗妮最頭疼的地方。
四合村黨支部書記覃麗妮:“原來我們這里韭黃挺多的,但是種了差不多二十年土地種不了了。我們村本來是貧困村,在2016年以前都是空殼村,村集體經濟是沒有的。所以就想螺螄粉那么火,我們就以這個為契機去大力發展螺螄養殖?!?/p>
發展螺螄養殖并非一帆風順。經歷了從養田螺到養石螺的轉變后,覃巧春賺到了“第一桶金”。第二年她在農業技術員的指導下,決定在自己租的35畝水田里實行“稻田養螺”的模式。
村民覃巧春:“技術員說稻谷可以遮陰,有利于螺螄的生長,稻谷的谷稈腐化了可以作為螺螄的餌料?!?/p>
在覃巧春的“示范”下,村民們也有了發展螺螄產業的信心。2019年,四合村委成立了合作社,以“稻田養螺”的模式大力發展螺螄養殖業。
四合村黨支部書記覃麗妮:“我們這里水田有2000多畝,整個四合,下一步想把我們整個四合的農戶帶動起來,一個是不讓水田丟荒,二個是給農民增收,水稻和螺螄雙向增收,多渠道把土地利用起來。”
本土產出的原料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柳州當地的螺螄粉生產廠家。廣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孟告訴記者,過去本土的螺螄粉生產廠家大多要從湖北等地采購石螺,不但貨源不穩定,而且新鮮度也大打折扣。如今螺螄、酸筍、豆角等原材料都能實現本土供應,這就讓企業在掌握了生產“主動權”的同時,也極大減少了生產成本。
廣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孟:“確保我們螺螄供應系統這塊要比較穩定,我們要跟柳南區這邊螺螄種養基地在這塊簽了一個合作協議,合作共贏?!?span style="text-indent:2em;">(記者 范凡)